矿床地质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国际刊号:0258-7106
国内刊号:11-1965/P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9519 人次
 
    本刊论文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摘要]金矿矿产地质复杂,要充分挖掘矿产并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必须详细勘探矿产的分布特征,明确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论文论述了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并对金矿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金矿 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中图分类号] P6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84-2


  金矿矿产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是在大量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结合地质勘探资料对金矿矿床的地址特征与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矿体特征、矿石结构与构造、成矿物质因素、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是矿体分析与挖掘的重要依据。


  1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1.1矿体特征


  金矿矿体特征主要是由地层特点、构造以及岩浆活动决定的,一般矿体主要集中在构造破碎带中,金矿矿体与矿体周期岩石是逐渐过渡的。一般来讲, 矿体平面为弧形分布,剖面较规则; 矿体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矿体局部呈透镜状,剖面为复合脉状; 矿体总体为透镜状,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剖面呈“S”型,且矿体中部延伸较大,矿体厚度较大。


  1.2矿石特征


  矿床矿石具有多种类型,常见的矿石类型有四种,其中,石英-白云母-锡石呈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色,主要分布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花岗岩中,数量少,较为罕见;褐铁矿-锡石是氧化型带矿石,主要成分包括褐铁矿、黄铁矿、锡石、云英以及其它矿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以及矿床浅部;黄铁矿-黄玉-锡石主要分布在构造角砾岩中,一般位于分布带或外带,矿石特征为云英岩与黄铁矿的混合矿物,一般由黄铁矿、锡石、黄玉以及石英等成分,是最为常见的矿石类型;萤石-石英-锡石多处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矿石的裂隙晶洞中,一般呈短柱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英、白云母、黄铁矿以及锡石,是仅次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的矿石类型。


  由于矿石的形成环境复杂,形成条件的差异造成矿石结构以及构造的不同,按照此类依据,矿石可以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两类。其中,原生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以及辉锑矿等,矿石中金矿呈微细粒侵染状分布,显微镜观察难以察觉,可用电子探针的方式确定是否含有金矿。原生矿石中,黄铁矿和辉锑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金的含量是由黄铁矿晶的形成决定的,五角十二晶体含金量最高、立方体晶体含金量最低,一般黄铁矿中金的含量与砷的含量呈正比。原生矿石发生氧化现象并在热液渗流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氧化矿石,氧化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后期,载金矿物多为褐铁矿和粘土矿物,这是由于褐铁矿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原生矿石中的金并形成富集金矿体。粘土矿物是矿物在酸性环境中发生风化现象和交代现象,形成具有较强吸附性的特殊层状结构,吸附原生矿石中的金并形成富集的粘土矿物。


  1.3矿石构造及结构


  原生矿石的构造特征主要有胶状构造、脉状构造、条带构造、网脉构造、角砾状构造等,构造特征之外也保留了原岩沉积碎屑的特征。原生矿石较常见的构造类型为脉状构造以及网脉构造,热液阶段形成的矿物例如黄铁矿、石英等一般为脉状构造,热液阶段形成的黄铁矿胶状构造也是较为普遍的。条带构造多见于围岩裂隙,条带构造矿物一般有黄铁矿以及石英。角砾状构造是热液早阶段或主阶段形成矿物收到外力作用发生断裂,并充填在断裂破碎带中形成的。原生矿石的矿石结构包括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以及纤维状结构四种,其中粒状结构又可以分为自形结构和半自形结构。交代结构是在矿石形成的热液蚀变期形成的,交代结构形成晚期,交代结构裂缝充填交代,形成早期石英,常见的交代结构矿石为交代黄铁矿。纤维结构出现在白铁矿中,结构分布无定向性,较为罕见。原生黄铁矿矿石结构为稀疏侵染或分散侵染,半自形晶粒状结构,矿石形成后期的黄铁矿多为自形晶粒状结构。石英矿石结构一般为它形晶粒状结构,石英颗粒较大时为半自形晶粒结构。


  氧化矿石的构造一般为孔状构造、土状构造、晶洞状构造以及角砾状构造等,其中孔状构造是由于原生矿石在酸性环境中发生风化现象时,易溶于酸性溶液的成分溶解并流失,形成多孔、松散的矿石结构。土状结构矿体与孔状结构矿体的发生过程类似,区别在于易溶于酸性的物质溶解流失后,留下的稳定矿物多为隐晶质,因而形成土状结构的矿体。晶洞结构是在形成矿物的过程中发生硅化作用形成脉状石英,多为梳状或晶洞填充。角砾状结构多为矿石破碎后,破碎角砾被泥质物或石英等充填,逐渐形成角砾状结构矿体。氧化矿石的矿石结构包括填隙结构、假象结构、泥质结构以及隐晶质结构等,原生矿石在酸性环境中,经过酸性溶液的淋滤作用形成填隙结构,褐铁矿填隙结构形态为脉状或斑块状;隐晶质结构矿石是原生矿石酸性环境中逐渐发生变化,易溶于酸性溶液的不稳定矿物流失,留下的稳定矿物逐渐形成隐晶质矿石;假象结构矿石是在热液阶段或矿石表面氧化结算,黄铁矿与锑的硫化物发生氧化作用,矿石中既存在氧化后的晶体结构,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原生矿石结构。泥质结构是原生矿石中易溶于酸性溶液的物质在酸性溶液的淋滤作用下流失,留下的铁泥质或隐晶硅质以泥质填充物的形式在角砾间填充并沿着矿石裂缝方向分布。


  2金矿矿床成因


  2.1成矿控制因素


  金矿矿床成矿控制因素包括地层、构造、岩浆活动以及岩性等,地层对成矿的控制作用表现为地层为金矿矿床的成矿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成矿物质。金矿矿体形成的必要条件是断层构造,矿体的形成是热液期,岩浆充填在在破碎构造带中并通过运移、交代等作用,逐渐形成矿体,构造是矿体成矿的基本条件。岩浆活动在金矿成矿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岩浆活动将地层中的元素待到成矿环境中,为成矿过程提高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此外,岩浆在破碎带中发生运移、充填等现象,是金矿成矿的重要条件。岩性是指岩石的特征,岩性对成矿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具有特殊性质的岩石为矿体成矿提供了环境,例如角砾岩和碎粉岩等,这一类岩石中具有较多的裂隙和空隙,这为成矿过程中矿液提供了良好的沉淀环境,同时角砾岩受热力作用形成的块状岩石也为成矿提供了很好的屏蔽。   2.2成矿物质来源


  金矿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包括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化学特征。硫同位素的来源主要包括地幔硫、地层硫以及混合硫,其中,地幔硫来源与硅镁层,同位素组成与陨硫铁中的硫同位素相似,地层硫是地层在岩浆作用下发生变化并沉积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于地层变化影响因素很多,形成于多种环境,因此地层硫同位素的组成多种多样,通过对黄铁矿中的硫同位素进行测定,我们可以发现,矿石和地层中的硫同位素基本一致,为同一硫源,来源于地层,地层硫与蚀变硫在成矿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微量元素研究在金矿矿床成因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可以通过矿石微量元素的种类与含量来判断矿石的成因。金矿矿石是在碱性还原环境中形成的,矿石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在碱性还原环境中通常以易溶络合物的形式存在,矿石环境转变为酸性后,易溶络合物在酸性环境下发生化学变化,锡元素沉淀并富集,因此,矿石中锡的含量是判断矿床是否具有热液特征的主要依据。


  2.3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包括包裹体基本特征、成矿温度、成矿压力、包裹体盐度和密度等,矿体包裹体按照形成原因的差异可以分为原生包裹体、此生包裹体以及假次生包裹体三种,包裹体一般呈密集状分布,原生包裹体多为不规则状或圆柱状,多数包裹体密集分布,少数为分散分布,次生包裹体类型多为气-液包裹体,一般沿矿体裂隙分布。成矿压力大小决定了矿床的深度,矿体成矿温度变化范围较大,因此矿石属于高中低热液矿床。


  2.4成矿过程分析


  金矿矿体成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成岩沉积期、热液成矿期、氧化表生期,成岩沉积期是金矿成矿的初始阶段,岩石沉积是后期岩石在热液期发生成矿的准备工作。热液成矿期是矿体成矿的关键步骤,热液成岩期氛围早、中、晚三个阶段,热液成岩期早期,流体温度较高,围岩在高温环境下发生硅化现象,围岩中的成矿元素进入流体中,流体逐渐成为含矿热液,因此,热液成矿早期,矿体中含金量很低,矿石形态为细小颗粒状。热液成因中期,也是热液成岩的朱阶段,早期形成的含矿热液沿围岩断裂面不断运移,围岩中成矿元素在运移过程中不断进入含矿热液,热液含矿量不断增加。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成矿条件发生变化,围岩在含矿流体的作用下发生蚀变,形成黄铁矿,矿石中金元素也逐渐沉淀,呈细颗粒状。热液成矿晚期,含矿热液温度进一步降低,矿体周围围岩的蚀变以辉锑矿化为主,辉锑矿元素逐渐沉积,呈细颗粒状。


  3总结


  正确判断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并进行分析,是保证矿体挖掘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金矿矿产地质特征及成因的分析要根据矿体所处地质环境特征,合理判断矿床成因,准确判断金矿的矿藏量及分布情况,为寻找其它金矿和金矿的挖掘工作做好理论基础。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矿床地质》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矿床地质》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