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地质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国际刊号:0258-7106
国内刊号:11-1965/P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9545 人次
 
    本刊论文
矿床成因规律和勘查方法探索

  摘 要:最近几年,我国矿产开发及利用事业蒸蒸日上,极大的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对矿床的成因规律进行了简要分析,进而对矿床的主要勘查方法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明确矿床成因及确保地质找矿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多金属矿床 成因 勘查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b)-0000-001 矿床的成因规律分析1.1 矿体特征该多金属矿床的矿化带长和宽分别为749m、551m,受围岩接触带的控制较为明显,矿体呈东西走向,极个别的矿体呈现出北向东或北向西的走向。截止到目前,在该矿床中共发现矿体600多条,全部为隐伏矿体,矿体本身的形态比较复杂,以脉状为主,规模虽然不大但却很多,矿体的厚度小到几米,大到数十米,矿体分支复合的特征极为明显。


  1.2 矿石特征该矿床中的原生矿石类型为矽卡岩型,主要金属矿物有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以及磁黄铁矿。矿石多数呈脉状和块状构造,极少数呈浸染状构造。矿石当中的有益组分主要包括:Cu、Zn、Pb,平均品位Cu去掉0.173%、Zn3.24%、Pb1.372%,品位分布情况相对比较均匀,伴生有用组分以银为主,平均品位30g/t。


  1.3 成矿阶段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矿物间的关系及共生组合方式,将该多金属矿床分为以下两个成矿期,即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前者又可细分为三个阶段,即干矽卡岩、湿矽卡岩和磁铁矿氧化物阶段;后者则可细分为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硫化物阶段。在这些金属矿物当中,磁铁矿的生成年代最早,次之,方铅矿为最后生成的的矿物。


  1.4 矿床成因(1)成矿岩体。相关资料显示,该矿区内的岩浆侵入活动相对比较强烈,并且分布范围较广,集中在以下三个期次:海西晚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其中海西期与该矿床的成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海西期内,侵入岩主要分布于矿床的中部位置处,岩性以细粒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辉石闪长岩为主。由于受到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矿床所见的大面积闪长岩体组成了岩体群,按照岩石结构可将之划分为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两种类型,且两种岩石呈过渡关系。同时,矿床中的大理岩发育十分明显,且与侵入岩接触带附近蚀变强烈,可见明显的矽卡岩化。


  (2)控矿构造。该矿床的构造非常发育,大致包含三个方向的断裂构造。因受到该矿床所在区域内的岩浆活动侵入影响,造成了构造复合的现象,从而使得该矿床产生在背斜的北东翼上。


  (3)成矿条件。在显微镜下对该矿床中采集到的样本进行观察后发现,矿床内石英脉中的包裹体十分发育,并且数量较多,但大部分包裹体的单体较小。大致可将该矿床中的原生包裹体分为两种类型,即气液两相和含二氧化碳三相。为了进一步确定包裹体的温度,对7件石英样品进行了测温,结果显示,气液两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160-260℃范围内,含二氧化碳三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220-360℃。由此可见,该矿床在主要成矿阶段内,流体的温度变化情况相对较大,即160-360℃,这一数值与国内外矽卡岩型矿床的测试结果较为接近。(通常为200-450℃)。通过对国内外十几个与矽卡岩型有关的矿床流体包裹体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矽卡岩矿床的成床温度在200-900℃之间,属于一类比较特殊的热液矿床。本文所研究的矿床各个阶段包裹体的温度在120-360℃之间,符合矽卡岩型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4)形成机理。一直以来,业内的专家学者均认为矽卡岩型矿床多数都是产生在多种地质环境当中,但其成矿机理却主要与闪长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有关。这种类型的矿床,大部分产出位置与侵入体接触带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其中也有一少部分直接产生在接触带上。矽卡岩中所包含的矿物成分极为复杂,既包括辉石和角闪石矿物,还包括绢云母、绿帘石、绿泥石、碳酸盐等矿物。不仅如此,这类矿床中的金属矿物也同样复杂,具体包括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磁铁矿、辉钼矿等等,有些学者将这类矿床称之为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由上述分析可知,本文所研究的矿床属于典型的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它是中酸性岩体与富钙地层接触热事件的产物。


  2 矿床的主要勘查方法2.1 地质测量法地质测量法是指将工作区内地层、岩浆岩、构造与矿床的地质特征填绘在比例尺相适应的地形图上,根据成矿规律和各种找矿信息进行矿床勘察。该方法是矿床勘察最基本的方法,通过直接观察获取地质现象信息,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矿床内容,具有直接找矿的特点。地质测量法的具体应用如下:查明矿区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成矿标志,总结成矿规律,进行成矿预测,提出找矿的有利区段;找到区域内所有地表露出的矿点及矿体,客观评价其深部的含矿情况,配合物探、化探、钻探、坑探等方法进行勘查。


  2.2 重砂测量法重砂测量法的工作原理为:矿源母体遭受风化剥蚀后形成重砂矿物,在经历了搬运、分选、沉积等综合作用后,其分布范围较矿源母体大的多,能够成为易被发现的重要找矿标志,进而通过找矿标志找到原生矿体。该方法需要沿水系、山坡或海滨对疏松沉积物进行取样,并带回实验室进行重砂分析,结合工作区的地质、地貌、重砂矿物的机械分散晕以及其他找矿标志等资料,确定重砂异常区段,为寻找原生矿床提供依据。目前,重砂取样的布置方法主要包括水系法、水域法、测网法;重砂样品采集的方法主要包括浅坑法、刻槽法、浅井法、钻砂法等。


  2.3 地球化学探矿法地球化学探矿法是指通过调查有关元素的在地壳中的分布、分散及集中规律进而找寻、发现矿床。化学探矿法还可根据采样对象的不同,划分为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岩石测量法,通过对岩石、古废石堆、断裂碎屑物等进行采样,评价地质体的含矿性,寻找盲矿体;二是土壤测量法,通过对残坡积层土壤、矿帽进行取样,寻找松散层覆盖下的矿体;三是水系沉积物测量法,通过对水系沉积物、淤泥等进行取样,配合区域地质填图进行区域化探。


  2.4 地球物理探矿法地球物理探矿法是指通过研究地球物理场或某些物理现象,确定调查区域的地质体物性特征和物性差异,判断其地质属性,并结合地质资料进行找矿的一种方法。物理探矿法主要包括磁法、中间梯度装置的激发极化法、重力测量法、地震法等,由于每种物探方法均有严格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所以必须根据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地球物理条件和矿床地质条件,选取相对应的物探方法进行矿床勘查。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矿床实际情况,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有效的选择一种或两种物探方法,以确保取得较好的勘查成果。


  3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以某矿床为依托,对其成因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属于典型的矽卡岩多金属矿床,其主要的成矿原因为中酸性岩体与富钙地层接触热事件。此外,国内目前采用的矿床勘查方法主要有四种,即地质测量法、重砂测量法、化探法和物探法。每种方法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具体应用时,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用。


  参考文献[1] 周云。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来自流体包裹体的证据[J].地球学报。2012(4)。


  [2] 王京彬。中国钼多金属矿床的组合类型、成矿作用和成矿谱系[J].矿床地质。2014(3)。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矿床地质》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矿床地质》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